大杓鹬20160227學甲溼地

DSC_3002aaa600.jpg

大杓鷸是鷸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. 體長63米.

有長長彎彎的嘴喙. 約有18公分以上.

DSC_3012aaaa600.jpg

可以伸到泥灘地中 搜尋捕獲可吃的

多毛類. 螃蟹等食物.

DSC_3015a600.jpg

下腹部與腰部為純白色.

其餘顏色都是棕色系列的斑紋.

DSC_3006a600.jpg

所謂鷸蚌相爭 就是指這些鷸科鳥類.

主要以海岸泥灘之底棲生物貝類. 蟹類為主.

DSC_3007aaa600.jpg

棲息於低山丘陵平原地帶的河流. 湖泊.

蘆葦沼澤. 水塘. 以及附近的濕草地和水稻田邊.

DSC_3000a600.jpg

有時也出現于林中小溪邊及附近開闊濕地.

主要以甲殼類. 軟體動物. 蠕形動物. 昆蟲為食.

有時也吃魚類. 爬行類和無尾兩栖類等脊椎動物.

DSC_3013aaa600.jpg

繁殖期為4-7. 每窩產卵4.

繁殖於蒙古東部和東西伯利亞. 堪察加半島.

DSC_3036aa600.jpg

越冬在菲律賓. 新幾內亞.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.

臺灣的大肚溪口地區曾有最大的度冬族群.

DSC_3030aa600.jpg

不過隨著彰化彰濱工業區的持續大量開發.

彰濱五區工業用地(全興、伸港、線西、崙尾、鹿港).

共面積6293公頃.

1418957697-1158767035[1].jpg

大杓鷸的數量從三千多隻一直下降

2009年的不到四百隻.

1418957701-300336102[1].jpg

1980年前主要棲地在大肚溪口北岸.

1987~1992大肚溪口南岸伸港. 線西.

3000(台中火力電廠).

DSC_3034a600.jpg

1992-2004 彰濱工業區大開發700隻.

2009. 南彰化芳苑大城僅剩約400.

可見對生態環境影響之大.

DSC_2998aaa600.jpg

大杓鷸族群數量減少的原因很多.

但是環境地貌的變化和覓食棲地的減少.

絕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.

DSC_3001aaa600.jpg

該物種在全球範圍內被列為易危.

因為它正在經歷一個快速的數量下降的過程.

DSC_3011a600.jpg

是由棲息地喪失和退化所帶來的影響.

人類進一步的填海計畫.

DSC_3037a600.jpg

預計將在未來造成更大的跌幅

可見對地球生態與環境影響之大.

DSC_3019a600.jpg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-der-p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