價值觀的建構與實踐~魏德聖與江自得座談.
魏導談~塞德克--巴萊 2010.09.07 07:15~08:30.
這是一個很重. 很大. 很難的題目. 誰敢講. 誰會講. 還真是不知道. 除非是哲學大師或宗教家. 或哲學系教授開課. 但主辦單位以此為題. 相信必是大咖人物.
07:15的晨會. 已是坐得滿滿了. 主講者是大導魏德聖與詩人醫師江自得..主持人是皮膚科美女醫師.
改以座談方式. 由主持人介紹. 導言 提問. 二位回答.一般這樣的座談方式. 比較難有深入的闡述.
有談及. 1)藝術~需備有創造性. 精神深度. 時代性或本土性(地區性). 2)生命的意義與自主性. 3)本體. 主體與台灣. 這些既深奧. 又難懂的抽象意念與概念..就不多述了.
倒是魏德聖談他的電影~塞德克-巴來. 莫那-努道. 他說要將這些故事連接成一部電影.
主題是什麼? 定位是抗日. 抗暴. 自覺. 內鬥. 歸向祖靈. 如何轉接連貫整個故事.
他說他編寫多次劇本. 也說出拍這片的經過與辛苦. 看得出他的用心與堅持.
只是我個人就電影角度而言. 首先歷史人物片. 不易賣座. 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故事. 不容易引起觀眾興趣. 尤其是年輕消費族群. 偏離歷史太多易亦引起學者撻伐.
所以一些華語片. 歷史人物電影. 均難賣座. 如孔子. 赤壁. 孫文. 像年前本土片1895. 也是拍的用心. 拍的不錯. 但就是無法引起熱賣.
因此. 魏導. 他雖因海角七號而名利雙收. 只是. 塞德克-巴來. 莫那-努道 就歷史記載霧社事件(1930年). 本身就是相當複雜. 而又有二次霧社事件.
如何表述與聯接. 固然是編導的責任與功夫. 但角色定位與史觀. 卻也是難題. 只好拭目以待!!
希望這位認真.本土的年輕導演能有好的成績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