煎土魠魚~烹小鮮如治大國.
喜食魚色者. 雖說魚鮮便是美味.
有刺身. 蒸. 煮. 烤. 炸. 煎... 各有其色香美味. 也容易烹煮.
這些料理中. 比較難的處理. 就屬煎魚.
煎魚能聞得.吃得魚肉中的特別油脂香味.
但要煎得好的魚. 卻不是很容易. 沒有些基本功或認知.
常是煎得粘鍋焦黑. 魚肉破脆. 滿肚怒氣. 色香味俱失.
又煎魚時多油煙. 常令煮婦頭髮易有油腥味. 所以煮婦也不愛煎魚.
煎魚耗時. 令餐廳師傅也不愛煎魚. 多以烤炸快速處理.
但若能煎得一盤完整色香味俱全. 那就不容易了.
所以古來就有治大國如烹小鮮. 飽讀詩書之君子與濃妝時髦淑女.
不入庖廚. 多解讀為治理大國. 易如烹煎小鮮魚. 簡單的啦!! 謬之.
烹煎小鮮 雖非難事. 但也非易事.
須懂其小巧妙法. 才能煎得好鮮. 煎得美味. 得食客的讚譽.
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~
”治大國. 若烹小鮮. 以道蒞天下. 其鬼不神. 非其鬼不神. 其神不傷人.
非其神不傷人. 聖人亦不傷人. 夫兩不相傷. 故德交歸焉.”
中國古來愛以烹魚比喻治國.
最早是詩經~毛傳云 "烹魚煩則碎. 治民煩則散. 知烹魚則知治民”.
在古代沒好火. 好油. 好鍋. 要煎得好魚. 可真是要有些真功夫.
歷代君王也多有熟讀此語. 如唐玄宗. 宋徽宗. 明太祖. 清世祖.都有註批..
唐玄宗注:“烹小鮮者. 不可撓. 治大國者不可煩. 煩則傷人. 撓則魚爛矣”
宋徽宗註說:“事大眾而數搖之. 則少成功.. 藏大器而數徙之. 則多敗傷..
烹小鮮而數撓之. 則潰. 治大國而數變法. 則惑……”.
去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接受中外媒體採訪時.
記者問他「領導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. 感受是甚麼?」.
習近平回答:「要深入了解國情. 了解人民所思所盼.
要有『如履薄冰,如臨深淵』的自覺.
要有『治大國如烹小鮮』的態度」.
又說「治大國如烹小鮮」還有另外一層含義.
就是一個大國的領導人要像善烹「小鮮」的好廚.
密切關注民意的變化. 並及時採取措施應對.
真是英明領導!! 領導英明!!
但如何善烹「小鮮」. 看到我家老馬.
還真是焦頭爛額. 一身汗水. 卻滿室烏煙. 一盤焦黑. 被罵到呆臭頭.
也難為他. 謙謙君子遠庖廚. 不知烹煎妙法.
台灣當家的真不易也.
國不國. 官不官. 民不民. 學不學.
居不易. 食不安. 富天堂. 窮地獄.
03.16去拍黑琵. 在布袋又買了1400元土魠魚. 六尾金線魚.
想起小時候. 老媽的煎土魠魚. 更是記憶中貧苦年代的美味.
小火或大火. 少油或多油. 上粉或不粉. 蓋鍋或不蓋.
最好只好上網拜阿基師為師. 少油抹鍋底. 魚要乾少水. 抹少許全蛋汁.
初大火後小火. 不急翻動. 果真煎得好色香味俱全的美魚.